图片 李嘉诚:香港业务会发展 有反对声便往外投资(2)_bet36最新在线体育_bet36体育_平台官网

用户名:

密码:

验证码:

2017年

李嘉诚:香港业务会发展 有反对声便往外投资(2)

2013-10-20 17:25 点击次数 :

  尽管电能实业对外声称,筹备港灯上市纯属商业决策,而非撤资。但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,未来回报率的降低,很可能是李嘉诚分拆港灯的原因。据悉,香港政府正在讨论“利润管制协议”,市场预测2018年后,港灯可能会被香港政府调低准许回报率。届时,其回报率可能由当前的10%调低至7%左右,盈利难以大幅增长。

  地产投资的回报,同样不甚令人满意。长江实业财报显示,2013年上半年,集团实现物业销售收益38亿港元,比2012年上半年实现的60亿港元减少了22亿港元。同样,该集团在2012年实现物业收益100亿港元,低于2011年的112亿港元。

  李嘉诚在年报中称,“于内地,政府压抑住宅楼价上涨之措施于2012年继续对市场情绪有不利影响。”此外,和黄去年的年报显示,其地产及酒店类业务中的租金收入,也较2011年下降1%,至38亿港元。

  事实上,除了李嘉诚外,今年密集抛售物业的开发商不在少数。以香港地区为例,年初,则拆售酒店套现100亿港元,南丰集团也以近30亿港元的价格,出售人流密集的旺角全幢商厦。此外,香港最大地产中介——中原集团的创始人施永青,也将自己持有物业的比例大幅降低到30%。

  与地产业相比,零售业的回报率,近年来更是一路低迷。百佳超市的毛利仅为2%-3%,低得令人难以置信。租金与人力成本的上涨、盈利能力的下降,使百佳正逐渐变成一块“鸡肋”。而出售百佳,则可能为李嘉诚带来超过300亿港元的收入。

  同样地,尽管屈臣氏去年是和黄系中回报较高的板块,但有分析师指出,零售业务的高增长期已过,屈臣氏未来每年的纯利增长率可能只有个位数。如果将屈臣氏分拆,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估值。

  总体而言,在内地,长和系主力拓展的地产投资,正遭到宏观调控的阻击,而其擅长的公用事业领域,缺乏进入的机会;在香港,经济虽仍在增长,但增速已然放缓,一些行业更是面临饱和,未来的空间有限。以零售和港口业为例,这两个产业近年来受到内外需求不振、人力成本上升与行业竞争加剧等负面影响,要维持高增长,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  从和黄财报中也不难发现,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盈利能力,近两年均出现滑坡。

  2010年,和黄中国内地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占比12%,贡献的税前利润高达28%。两年后的2012年,中国内地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为11%,税前利润却猛降到了19%。2012年香港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占比,也由2010年的18%回落到16%,其所贡献的税前利润,更是由30%猛降到16%。

  另一组信息或许能从侧面印证李嘉诚的选择:近段时间来,多家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分拆旗下业务独立上市。除了长和系外,新世界有意分拆新世界酒店;亦申请分拆嘉里物流上市。有业务分拆意向的公司,还包括众安房地产、。

 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,今年3月,和黄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,又爆发了严重的工潮,这或许让李嘉诚在香港的投资更趋保守。“香港这种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加剧,是促使李嘉诚出售香港资产的原因之一。”有评论人士称。

  实际上,从1991年至今的20多年间,李嘉诚已经历过数次经济环境的大起大落,其中包括亚洲金融危机、SARS危机、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和两年前爆发的欧债危机。其间,长和系虽在某些业务上大幅亏损,整体的盈利能力却未受到严重影响。

  数据显示,1991-2011年的20年间,和记黄埔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.01%,长江实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.48%。这是因为,李嘉诚极度擅长灵活处置和重组集团业务,在多元化的思路下,他善于剥离盈利黯淡的业务,吸纳富于前景的产业;在此基础上,他又十分重视寻求多维度的资金筹集渠道,以保持企业充足的现金储备。此前,长和系曾有过多次将低回报资产出售套现的例子。

  再来看看李嘉诚这次出售的部分资产: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的回报率仅为7%,陆家嘴写字楼的租金回报仅约5%,而百佳超市的回报就更低了。从这个角度看,追求稳健收益的李嘉诚选择套现,实属情理之中。

  而经过一系列的资产出售,其香港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,则已由2010年的25%逐步下降至了16%。

  20年1500亿入欧

  相比于内地与香港经济的疲软,渐渐复苏的欧洲,则正处于“遍地便宜货”的阶段——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,经济数据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。在很多人眼里,此时购买各类拥有两位数稳定回报的公用事业资产,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。

  于是2013年以来,李嘉诚开始加速欧洲投资的力度。长和系先后通过旗下公司收购了爱尔兰O2电讯业务,以及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。此外,新西兰第二大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,也被长和系收入囊中。仅今年上半年,李嘉诚就完成了总计249亿港元的四宗海外收购。

  在众多收购目标中,英国的资产格外受到李嘉诚的青睐。早在2010年,李嘉诚旗下集团以91亿美元,从法国电力集团手中购得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。一年后,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,又以24亿英镑买下了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orthum brian水务。2012年,李泽钜继续斥资6.45亿英镑,收购了英国天然气公司威尔士和西部公用公司。

  通过一系列收购,李嘉诚父子已经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,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、近30%的天然气供应市场,以及近7%的供水市场。难怪英国媒体惊呼,李嘉诚父子“几乎买下整个英国”。

  对此,李嘉诚曾谈及对英国“情有独钟”的原因。他指出,虽然英国加入了欧盟,但英镑并未加入欧元区,因此货币的汇率比较稳定。

  在整个欧洲市场,长和系近几年投入的收购资金,已高达1500亿港元,购买的资产包括基建、电讯、能源等。和黄财报显示,2007年,欧洲业务只贡献了和记黄埔11%的税前利润,但到2012年,欧洲业务已经猛增到34%,其中,英国境内的业务占比高达23%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并非一蹴而就,其布局的时间甚至长达20年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长和系就收购了英国的移动电话业务和港口业务。

  1990年前后,李泽钜收购了英国“兔子”电讯公司;1994年,和黄又在英国创立了电讯公司Orange,该业务其后拓展到澳大利亚、印度、以色列、泰国等市场。2000年,Orange被和黄以千亿港元的天价出售给德国电讯巨头曼内斯曼。

  当然,在投资欧洲的初期,欧洲业务对和黄的盈利贡献并不大,因此这部分收入未能引起外界过多注意。到2002年,深圳新闻网,欧洲业务的收入占比约为14%,盈利占比约为11%,而当时的香港地区,上述两者的比例是43%及36%。

(责任编辑:好日子)
文章人气:
首页 | 新闻 | 财经 | 军事 | 百科 | 科技 | 数码 | 汽车 | 游戏 | 娱乐 | 体育 | 文化 | 教育 | 房产 | 旅游 | 健康 | 女性 | 明星 | 美女